生命中的失去---出席內在的失落哀悼之旅

生命中的失去---出席內在的失落哀悼之旅


    現代社會崇尚成功、收穫、向上競爭的價值,人一生的發展歷程中,是個不斷在「得到」的過程,小嬰兒長出第一顆牙、開始牙牙學步;兒童考試考了100分,在競賽中獲得好成績;乃至成年後賺得人生第一桶金、買了車、建立新的家庭、孩子的出生...等等。

    也許正因著我們總習慣讓自己不斷成長,有時反而會忽略,生命中也總會有一些「失去」,舉凡失去重要的親友、失業、失婚、失去錢財或家園;也可能是結束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,一段友誼關係的決裂;也可能是丟失了重要的物品、緬懷逝去的歲月、小時候的秘密基地、充滿回憶的零食小物等。

    失去之後,每個人因著當下的情境可能有不同的反應,也許是複雜的情緒,像是悲傷、憤怒、如釋重負,甚至是自責與充滿罪惡感,也產生不一樣的行動,例如怪罪他人、進行申訴、選擇躲起來不願面對人群等等。

    在上述情緒與反應的背後,其實隱藏著內在對於失去的「失落感(loss)」,當世界從原有的秩序中經歷了突如其來的失控,失落所帶來的不適感令人難以承受,因此希望盡快恢復、放下,盡力地不使自己的脆弱湧現,而在現今快速步調的社會中,似乎有個潛規則--對於失去的悲傷失落,我應該要能夠成功地戰勝,而且越快度過越好!

 

哀悼,是場深度的心靈之旅

    「沒有時間哀悼的人,也沒有時間癒合。」---John Donne

 

    其實,在失落中產生的悲傷、痛苦、焦慮、未知感......等,都是正常的,正因著這些失去所帶來的不完整與撕裂,我們的身體與情緒用這樣的痛苦感受,幫助我們暫緩下來,以致能面對失落所帶來的衝擊。

    而當能對於自己與他人的失落,體認到每個反應都是當下真實需求的呈現,給予錯綜複雜的感受尊重與疼惜,在無言沉靜的哀悼過程中「出席」---放掉一切評斷、想要消除或躲避的本能。

    哀悼失落之旅的終點,也許不是能回到一切完好如初,而是在正視生命中的一部分失去後,漸漸地重新體悟到生命的意義,帶著新的整合與體認,繼續展開人生的下一個篇章。

 

鼓勵你/妳,重整過往失去的生命故事,出席並疼惜內在所發出的任何感受~

 

正擔任陪伴者的你/妳,陪伴身邊哀慟的人雖不易,卻是莊嚴與榮幸的過程,只要單單出席在對方的哀悼之旅中,給予尊重與疼惜,即足夠了~

 

 

撰文者:陳以琳實習心理師

參考資料: Alan D. Wolfelt(2012)見證幽谷之路:悲傷輔導助人者的心靈手冊。心理。

pexels-aaron-burden-2449543.jpg

回列表 線上預約掛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