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憂鬱易隱藏,碎念、身體不適為警訊
老年憂鬱易隱藏,碎念、身體不適為警訊
「長者總是抱怨身體痛,而且悶悶不樂,對事物失去興趣,健忘、注意力不集中,沒食欲、體重減輕,變悲觀、甚至不想活」,台灣即將邁入高齡化社會,全台60歲以上人口已達445萬,所有年齡層中,罹患憂鬱症比例最高者為老年人,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憂鬱症在2030年將成為疾病負擔的第一位,老年人口罹患憂鬱症的比例約佔7%,推估全台可能約有31萬老年人罹患不同程度的憂鬱症,但實際上就診率卻相當低。有鑑於台灣65歲以上人口自殺率居高不下,董氏基金會呼籲,國人應重視高齡化社會中老人憂鬱問題的嚴重性。
老年憂鬱症是漸進式的,通常以身體不適、不安、失眠或易早起,且覺得一天漫長、持續碎念、出現自殺想法顯現,但老年憂鬱症患者的外顯憂鬱情緒不常見,多數人會以為是「一般老化現象」,忽略可能是老年憂鬱症作祟。其中又以男性長輩的就診率更低,因為其常用掩飾的方法忽略。老化是自然現象,不一定會罹患老年憂鬱症或失智症。失智症的最明顯症狀是記憶力變差,經常會忘記剛剛發生的人事物,這種情況和老化一樣,都很難靠藥物改善;但是,老年憂鬱症只要及早介入治療,服用抗憂鬱藥物,8成患者可在1至2個月內明顯改善記憶力差和情緒低落的症狀。
老年人往往對看精神科有所抗拒,建議照顧者可以就老年人表示的身體病痛引導他們就診,就能做到初步診斷。他也提醒家人多陪伴及觀察身邊長者,避免他們產生不受重視或被忽略的感受。
圖片來源:董氏基金會提供
文章參考https://www.top1health.com/Article/34352